“你好二十大”主题征文——童心向党 百年荣光
遥记百年前的那个深秋,湖南韶山,一位年轻人从这里出发,北上,踏上了求学的道路,并立志“学不成名誓不还”。我第一次读到他赠与父亲的述志诗时,就为他“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阔胸怀而倾倒。我联想到清人那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问自己,我若是他,能在那个年龄流露出这般视死如归的心志吗?此时的他,心中已经酝酿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思想了吗?这一年,他十七岁。
时间一转,已是十五年后。当年那个离家的少年已找到了他一生所为之付出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在又一个深秋,他整理行装,决心前往遥亘千里的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这一次,他的内心已经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他要去发现、去点燃、去传播革命火种,大踏步走上革命的道路,去开创属于人民的世界。途径长沙故地,他重游了橘子洲。站上洲头,放眼望去,对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远处的高山上,一波波林海好似缠绕翻滚的红色绸带;近处的流水,碧澄见底,水面上漂曳着几艘小船。雄鹰在长空翱翔,数条白鲤时而跳出水面,闪出粼粼的光;时而在浅底觅食、嬉戏。激动!感慨!涌上心头。眼前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场景触动了他的心。一句对天之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一个革命者的呼唤。
心未平,意又起。他在洲头徘徊着、思考着,设想着在不远的将来,“星火燎原”的革命火起,旧的社会机器被打碎,新的国家如朝阳般冉冉升起。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回忆青年时与同窗执舟戏水的情景,而充满着光明与希望的现实又使自己增添了几分雄姿英发、劈波斩浪的豪迈气概。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令我钦佩。共产党有这样的伟人,开天辟地、日月换天,又有何难?
时光流逝,此时的他,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求学少年,也不再是旧日的那个痴迷于宣传结社的慷慨青年,而是成长为了一名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人民军队的领袖。作为红军的领导人,他带领着队伍进行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霜晨月下,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些只言片语所勾画出的长征只是历史上真实长征的极小一部分。路途的艰难和敌人的凶恶令人难以想象。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每当读到有关于长征的史料时,我都会不禁发出一个疑问:那些战士们、干部们和自愿加入队伍的群众们,在如此险恶的漫漫路途上,是怎么坚持一步步走下来的呢?他的诗词解答了我的疑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不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这是多么宝贵的字眼啊!那时的党,那时的党员,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熬过了敌人针对革命根据地的数次“围剿”,粉碎了反革命分子对党的阴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无数磨难,从“星星之火”成长为经历了风风雨雨后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的革命团体。更令人钦佩的是,党的领导人,视万水千山的自然困难和凶恶的敌人,直呼“只等闲”。事后的他回忆当时的心态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翼王石达开覆灭于大渡河让毛泽东主席学会了面对困难的方法,那就是哪怕前方“雄关漫道”,也不能放弃,要迎难而上。即使过去遭到一些失败,也可“从头越”,无需拘泥于一时之荣辱而“不肯过江东”。中国共产党在战术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战略上乐观看待革命形势领导人,何其庆幸!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有了这些伟大的领导者和意志坚定的革命志士,才显得波澜壮阔。
又经历了十几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全国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倾向了代表人民和中国未来的中国共产党的一边。这一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于长江北岸全线出击,一路所向披靡。人民军队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欢迎,一个又一个天堑被飞渡,一座又一座城池获得了解放。“紫石英”号的败逃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忍受屈辱外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49年4月22日夜,人民军队成功占领国民党反动派党的“首都”南京。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康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得到捷报的毛泽东,看到这座六朝古都如今天翻地覆的变化,发出了“今胜昔”的感慨。这场胜利,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伟人的高瞻远瞩,党的军队一反《孙子》中“穷寇勿追”的旧说,进一步吹响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号角。热爱读史的他,也不忘提醒所有革命者“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历史教训,切莫重蹈西楚霸王败亡的覆辙。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既是他对自己一生转折点的概括,更是对革命道理、方法的总结。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的意志是胜利的保障。我不敢设想,如果那时中国南北分治,今天的中国,是何光景?假如长征期间哪怕有一个错误的决策,革命的火种,还能否保留下来?倘若十七岁的他受到重重阻挠,没能走出自己的家乡,失去了革命之魂的党,还能否与敌人相抗衡?
他啊,是伟人,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神。但是他不这么认为,他说:“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人民万岁!”他不是像我这样的后生晚辈有资格评论的人物,但翻开他好似“诗史”的著作,我的心被带回了湖南韶山、橘子洲头、大渡桥和长江。我想要追随他的脚步,去抿一口雪山的雪,去饮一觞金沙江水,只期能够学习到些许革命先辈们的意志。人民视他为救星,他却高呼“人民万岁”,这是多么开阔的胸襟啊!
1965年,他回到了那个一切革命斗争开始的地方——井冈山。当年革命时“风雷动,旌旗奋”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三十八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罢了。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那些曾经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走在一起的战友们又一次与他同肩。他的面前,是壮美的祖国山河,在党和人民军队的保卫下,它安然无恙;他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中国老百姓,他们之所以能够每天早晨喝上一杯热腾腾的豆浆,坐上电车,去往自己的工作岗位,晚上下班回家,能陪家人聊聊天,再睡一夜安稳觉,是因为有党,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先驱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安康。参加革命队伍之前,他们是学生、是老师、是农民、是工人,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们是党员、是战士、是英雄、是无所畏惧的革命者。他们有的人活下来了,有的人却牺牲了。我们不歌颂无谓的牺牲、不赞美牺牲,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最好的歌颂,是宣传革命者的事迹,让他们的精神,成为我们民族的基因,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筋骨上。
青年时的毛泽东,面对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震撼千古的宣言。时光荏苒,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建党百年,过去的成就已告一段落,新的辉煌还等待着后人创造。下一个时间节点,是建国百年,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富强繁荣,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将会进一步提升。在中国下个百年目标冲刺之际,新的风流人物又在哪里?我认为,“今朝”的风流人物,就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以毛泽东主席为鉴,不负历史使命,携手共进,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用更卓越的才能,去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若无“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自信和抱负,我辈怎能担负起“指点江山”的时代考验?
今天的中国,“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桥梁梦已经实现,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桥大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航天梦和潜海梦也逐渐成为现实,天宫二号、神舟飞船环绕廖宇,“蛟龙号”潜水器突破7000米大关;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今天的中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勤劳的中国人啊,必将创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的繁荣盛世!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