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研培视窗>教研传真>详细内容

教研传真

脑有诊断工具 心念学生成长 ——海安市“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状态即时诊断”第四次专题研讨活动在城东镇西场小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12月4日下午,海安市“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状态即时诊断”第四次专题研讨活动在城东镇西场小学举行。来自高新区、雅周镇、曲塘镇、大公镇、白甸镇的教师代表及城东镇全体小学数学教师80余人,齐聚西场小学,共话主题教研。本次活动由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城东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协办,城东镇西场小学承办。

活动的第一个阶段,由西场小学的四位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第一节课,储冬宽老师和崔艳丽老师同课异构了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储老师以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发展符号感为目标第一板块,唤起经验,初步感知将学生已有知识直观展示出来,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确定的数和不确定的数,建立起表象;第二板块,自我研究,探索新知。三个梯度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讲解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第三板块,回顾总结,内化延伸。通过几个有趣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理解和巩固。

 

崔老师通过学校京剧社团去南通参加演出的路程、脸谱旗、写数学日记等情境,带领学生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字母及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掌握乘号的简写规则。课堂上,崔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由具体数到抽象字母的产生需求,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含有字母乘式的简便写法,体现数学的简洁性。课中在乘法简写时,a+a有学生认为可以改写成a的平方,崔老师及时诊断,没有急着否认孩子的答案,而是提问:“a+a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两个a相加,两个a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2×a,2×a又可以怎么简写呢?”学生很快明白了两个a相加不能记作a的平方,而应是a+a=2a。整节课精准的提问、紧凑的结构、清晰的板块、及时的诊断,对症的“用药”,给学生的思维予以强有力的冲击。

 

第二节课,王婷老师和周舟老师同课异构了二年级下册的《角的初步认识》。

王老师从学生已学的平面图形出发,通过“指角”“摸角”“画角”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形成角的表象。再通过“活动角”“天线”等动态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直观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动手操作活动一环紧扣一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周老师则通过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来初步认识角,让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判断角的大小。第一板块,从图形和物体上抽象出角,感知角的特征;第二板块,让学生画角,指角,辨角;第三板块,让学生创造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探索角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在巡视中发现,少数学生将第一个图形中的上方和右下方也判断成了角,结果填写的是3个。周老师及时诊断,对症 “下药”用手势比划出被误认为是角的区域,提问:“这个地方是一个角吗?”指名学生辨别、分析,在集体交流中,明确角的两条边都必须是“直直的”。周老师的妙手回春,使出错的那部分学生对角的本质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的第二个阶段,老师们在三楼多功能报告厅进行了沙龙研讨。活动由市教师发展中心仲海峰老师主持。

仲海峰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滨海园区角斜小学、雅周小学、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承办的前三次活动的取得的宝贵经验以及分析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点评,同时也提出了中肯建议。仲海峰结合海安市备课12字要求“课前认真备、课上大胆忘、课后耐心听”,对活动提倡的“一课三案”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倡议大家借助“执行教案”锻炼课堂预测力,借助“简案”提高课堂应变力,借助“资源包”不断盘点已有经验。

接着,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马晓敏老师、西场小学李建华校长、古贲小学汤和银主任分别与会者汇报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并对活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马晓敏老师对自己在上次研讨活动中执教的《认识直线、射线和角》一课进行了总结和反思。马老师认为,作为概念教学课,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的过程中,建立概念。马老师说,课堂上的即时诊断,最明显的地方是在教学“连接两点的所有线当中,什么线最短?”这一环节,学生回答:直线最短。当时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情绪等状态,即时做出诊断,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和直的线是一个意思吗?”,学生很快发现是线段最短。

西场小学校长李建华从“两节课例的改变”“两点粗浅的思考”“学校践行的展望”三个方面,对学校参加专题研讨活动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承办此次活动,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师自主学习,组内集体备课,镇内集体磨课等活动,老师们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付出了汗水和辛劳,也收获了成功和喜悦。李校长列举了周舟和崔艳丽两位老师在磨课过程中,执行教案修改完善的一些细节。同时表示,即时诊断需要“误点”,以学为本需要等待。最后,李校长提出了学校践行的两点展望,一是基于即时诊断的备课改革,二是基于和润理念的学本课堂建设。西场小学将以学生课堂状态即时诊断为主题,引领全校老师加入到研究的队伍中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古贲小学教导主任的汤和银针对即将开展的第五次研讨活动的准备和设想进行了交流。汤老师表示即时诊断非常具有必要性,老师们经历了5轮磨课,14次上课,从微课到模拟上课,痛苦而又幸福,研讨过程让老师们得到了成长。作为下一次活动的承办方,汤老师向全市小学数学老师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最后,仲海峰老师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状态即时诊断体系(工具)”。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诊断体系是仲老师在其导师俞爱宗院长指导下研究出的成果之一。该诊断体系从诊断内容、诊断对象、诊断时机、诊断方法三个层面,对日常课堂中,上课教师诊断什么、诊断谁、什么时候诊断、怎么诊断进行了理论和操作层面解答,是上课教师对学生状态进行即时诊断的抓手和依据。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即时诊断,也为了参加下一次活动的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开展即时诊断,仲海峰还向向大家推荐了《基于即时诊断的课例分析与思考》等文章,供活动结束后继续学习。

虽然只是简短的一个下午,但参与活动的老师都感到获益多多。大家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像今天下午这样实在、接地气的教研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状态即时诊断第五次专题研讨活动”在古贲小学举行,期待精彩继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