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 第一单元(1)
课题 | 《连加、连减》 | 课时 | 第一课时 | 总计 |
| ||
目标引领 | 知识目标: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正确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常识目标: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 ||||||
| 板块意图 | 支撑素材 | 核心问题 | ||||
板 块 推 进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 |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 ||||
探索新知 |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 |||||
试一试 |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 | |||||
生成生长 | 结构化的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27+26=
| ||||||
教学反思 |
|
课题 | 《加减混合》 | 课时 | 第二课时 | 总计 |
| ||
目标引领 |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运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常识目标: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感受知识的综合应用。 | ||||||
| 板块意图 | 支撑素材 | 核心问题 | ||||
板 块 推 进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 ||||
探索新知 |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 |||||
试一试 |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 |||||
生成生长 | 结构化的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45+28+16 92-44-23 9+4-6 16-7+8
| ||||||
教学反思 |
|
课题 |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 | 课时 | 第三课时 | 总计 |
| ||
目标引领 | 知识目标: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能力;能比较熟悉的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常识目标: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 ||||||
| 板块意图 | 支撑素材 | 核心问题 | ||||
板 块 推 进 | 回忆旧知 揭示课题 |
1、提问:前两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今天的练习题就是为了用方便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1、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怎样写要方便一些? 2、什么时候可以用口算使计算方便一些? | ||||
组织计算练习 |
1、出示练习一第1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写出得数。交流得数与方法。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分析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情况和原因。
3、练习反思(学生思考,老师汇总)
4、完成练习,说说哪些题目可以口算,哪一步用了口算。
| 1、哪些情况下用到口算? 2、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有什么体会? | |||||
生成生长 | 结构化的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 | ||||||
教学反思 |
|
课题 |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 课时 | 第四课时 | 总计 |
| ||
目标引领 |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成“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的用“多的去掉”“少的添加”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常识目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验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
| 板块意图 | 支撑素材 | 核心问题 | ||||
板 块 推 进 | 回顾旧知 激活思维 |
1、比较出示图片里的物体数量。(物体一一对应排列)
2、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苹果比梨多几个,反过来怎么说? | 1、比较物体的个数,可以怎么说? 2、苹果比梨多三个,梨比苹果少三个,换句话怎么说? | ||||
解决问题 体验关系 | 1、引导学生在操作途中探索,先让学生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同学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摆成“同样多”的方法。结合交流进行演示,使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怎么想的,初步领悟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间的关系。 | 1、如何把两个数量不同的物体转变为数量一样的? 2、整理解决这类问题有哪些方法? | |||||
组织练习 巩固内化 | 1、明确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出小棒(教师同时在黑板上摆),并用多、少说说两行小棒根数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理解条形图。 | 1、这里两个条形图各表示什么数量呢? | |||||
生成生长 | 结构化的板书设计: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少的添上 多的去掉 移多补少 18+35= 18+35-26=
| ||||||
教学反思 |
| ||||||
课题 |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 课时 | 第五课时 | 总计 |
| ||
目标引领 | 知识目标: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常识目标: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 ||||||
| 板块意图 | 支撑素材 | 核心问题 | ||||
板 块 推 进 | 直观思考 激活思维 揭示课题 | 1.看图思考交流 比一比图中三角形和圆形的个数,你能发现什么? 2.小朋友们对于两个数比较的问题已经有很多认识和经验,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认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简单实际生活。 (板书课题:简单的实际问题) | 1.比一比三角形的个数和圆的个数你能发现什么? | ||||
探究学习 学习新知
| 1.呈现例题,了解题意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看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条件呢? 根据这些条件,小朋友们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所提问题:小华做了多少个?) 2.操作探究 在解决问题前,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小华和谁比较?谁做得多?谁做的少呢?(引导小朋友们用圆片代替操作) 结合交流,使学生明白小华比小英多3朵 | 1.小华做的比小英多出来的3朵是哪一部分呢?(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画出虚线) 2.求小华做的朵数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式呢?
| |||||
想想做做 | 1.按要求画一画,填一填,列出算式 你是怎么画的?怎么列式? 2.看图列式解答 看图说出条件和问题,该怎么计算? 3.强调谁走得多,谁走的少?先列式在交流 |
看图说出条件和问题,该怎么计算?
| |||||
生成生长 | 结构化的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小华做了多少个? 2.小平做了多少个? | ||||||
教学反思 |
|
课题 | 《加减计算和实际问题练习》 | 课时 | 第6课时 | 总计 |
| ||
目标引领 | 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按照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常识目标:1.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2.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板块意图 | 支撑素材 | 核心问题 | ||||
板 块 推 进 | 揭示课题 |
谈:小朋友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有加减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些内容。(板书课题:练习2) |
| ||||
练习计算 |
1.练习计算(老师出题) 出示:85-27-39 45+29-36 (指名板演,检查计算和得数,并说明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练习二第1题 问:三道计算题每一步都要用竖式计算来解答吗?(学生互相交流) 3.练习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互相交流说一说解题思路(强调!一步错,步步错,做题要细心) 第三小题让学生观察思考35是怎么得来的?该如何计算
| 里的数该怎么计算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
1.练习二第3题 问:请仔细阅读题目,说一说从中我们能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呢?(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一样呢?) 2.练习二第4题 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和谁进行比较?
| 求红旗多少面,求绿旗多少面,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一样呢? | |||||
生成生长 | 结构化的板书设计: 练习2
| ||||||
教学反思 |
|
用户登录